扫码关注

中国阳光能源网

您的位置:中国阳光能源网地热能正文

从燃煤、燃气到地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暖的“变”与“便”

2025-11-12 10:29:11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点击:1120 次

“一级管网运行正常,压力0.5MPa……”日前,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路清洁能源供热站内,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着运行数据,刘建军专注地盯着屏幕,仔细核查各换热站工况,确保供暖系统平稳运行。

这座供热站作为全区集中供热的起点,见证了开发区能源利用方式的历史变迁。作为在此扎根近20年的老“热力人”,刘建军亲历了这里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2009年,为满足城区供热需求,开发区规划建设了2#锅炉房,初期配套两台14MW燃煤锅炉。当时,作为全区仅有的两座供热站之一,它承担了112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撑起了全区供暖的“半壁江山”。

“在那个燃煤的时代,这些锅炉不光个头大,‘胃口’也好,采暖期每台锅炉每天能‘吃’掉近50吨煤。每年六七月份,锅炉房外的煤场就开始储煤,这些10多米高的煤堆,连起来就像一个个小山包。”据刘建军回忆,“当时我们也是全凭力气干活,下了班,除了口罩遮挡的部位,浑身都是黢黑的,又脏又累。”

2015年,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发电环节产生的大量余热被成功回收,为2#锅炉房注入了新的热力来源,实现“低品质余热”到“高质量供热”的成功转型,既为化工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新收益,也为城区迈向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开发区供热运营正式跨入更环保、更高效的新阶段。

2016年前后,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开发区对2#锅炉房实施综合改造提升,新建4台14MW天然气锅炉全面替代原有燃煤锅炉。

“天然气锅炉在投用初期减排效果显著。”刘建军回忆道,“但因其耗量大,对城镇天然气的气源供应形成较大压力,整体成本偏高。”

“双碳”目标引领下,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关注,为开发区又一次能源变革创造了条件。

2022年,开发区规划实施了地热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一项以“地热能”替代化石燃料能源供热系统的“焕新工程”拉开大幕。2#锅炉房的燃煤锅炉、烟尘,连同那座标志性的大烟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徐州路清洁能源供热站的建成投运。这里看不见如山的煤堆、听不到机器的轰鸣、也再无高耸的烟囱,整洁的车间内,红蓝管道与灰色罐体有序排列;控制室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项运行数据清晰呈现。

该项目采用梯级利用工艺系统,地热水被提取至地面后,经过多级换热流程将热量保留,送入千家万户。“在回灌环节,我们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砂岩地质负压回灌技术,真正实现‘同层100%负压回灌、取热不耗水’,走出了一条‘零碳’供暖新路径。”东营市东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宋志强介绍。

据悉,该地热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计划建设12座分布式能源站、111眼开采井和111座回灌井及附属梯级利用系统,改造123座热力站及72公里输配管网。建成后,将实现全区1640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全覆盖。

“在上一个供暖季,徐州路清洁能源供热站所属热力站已为11个小区提供了稳定舒适的清洁供暖,供水温度保持在40至50℃,居民室内温度稳定在24℃左右。”宋志强补充道。

此外,开发区还同步建设了3处地热能源站,90眼钻探地热井及配套项目建设,预计项目投运后将惠及约2.5万户居民冬季采暖,并大幅减少标准煤消耗和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从燃煤锅炉到热泵机组,从人工拧阀门到自动化控制,从窗口缴费到在线报修……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开发区持续推进智慧供热建设,交出的又一份暖心“民生答卷”。

阅读下一篇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南非单体规模最大光伏电站——莫伊240MW光...
  2. 云南497MW光伏项目投资主体优选中标候选人...
  3. 江苏省新能源增量项目竞价:0.25~0.391元/度...
  4. 从燃煤、燃气到地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5.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配套风电全容量并网
  6. 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新址在长春新区启...
  7. 国创氢能获中国质量协会技术奖
  8. 十五运会开全球先河,大型赛事电力首次采用...
  9. 国轩高科唐山基地202MWh用户侧储能电站成...
  10. 产学研合作伙伴Facens大学到访天合光能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