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中国阳光能源网

您的位置:中国阳光能源网新闻资讯正文

两部门:预计2027 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 上

2025-09-12 15:06:40来源:中国能源网点击:2117 次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预计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 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方案指出,2027 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 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 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 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 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 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 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 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 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建设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促进新能源电站与配建新型储能联合运行,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线,提高可靠出力水平,提供电网稳定支撑能力。研究煤电机组与电化学 储能、飞轮储能、热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联合运行,优化运行方式, 提升调节能力。鼓励利用退役火电厂场地和送出线路,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储能。
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推动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 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建设。
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聚焦工业园区、算力设施、商业 综合体、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分布式光伏、通信基站等应用场景,积极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 车网互动等应用模式,进一步发挥系统调节作用。
培育试点应用场景。各地重点围绕电源侧、电网侧及其他多场景应用方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前景好、 可复制性强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
推动新型储能调控方式创新。电力调度机构应根据系统需求,科学制定新型储能调度细则,明确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方式和 调用区间。
合理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电力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 地区应综合考虑系统需求、安全性、调节经济性等因素,优化各类调节资源调用序位,结合系统需要科学增加新型储能调用,尽量减少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日内启停调峰。
提高新型储能调度适应能力。新型储能电站应符合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完成相应性能试验及涉网试验,具备按照 调度指令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自动调节的能力,并规范配置监 控系统和通讯信息等二次系统,按程序向电力调度机构上传运行信息,接受并执行调度指令,实现运行数据可测、储能状态可控。
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思路,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各环节技术标准,逐步构建适应技术多 元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与现有能源电力标准有效衔接的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加强新型储能标准实施评估,推动标准制定、 实施、评估、复审修订的闭环管理。
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推动“新能源+ 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推进具备 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注册基 本条件,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能量 市场。有序推动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增强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发挥高校 和科研院所在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依托储能产教 融合平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型储能电 站运维管理人员培训,提升设备管理、经营分析、运行维护、安全 应急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阅读下一篇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瞬时节电率达53.4% 国内首台磁悬浮热泵机组...
  2. 挂牌价40185万元!福建福清市公开招租整体分...
  3. 拉西瓦水电站有了“巡检慧眼”
  4. 1500吨风电安装船,开启新任务!
  5. 运达股份:公司已在大连太平湾、温州洞头两...
  6. 黄光裕等投资成立国美氢能科技公司
  7. 两部门:预计2027 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
  8. 浙江金华:9个县区可开放容量为1971.86MW
  9. 吉林“136号文”承接方案:增量机制电量40%...
  10. 全国首发!山东新能源电力竞价机制正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