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中国阳光能源网

您的位置:中国阳光能源网风电正文

天眼访谈|上海电气风电副总裁蒋勇:扎根贵州谋“风”起,链动西南筑绿能

2025-05-13 09:47:15来源:天眼新闻 点击:1169 次

日前,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举行。会上,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上海电气风电明确表示,将在贵州打造西南区域总部,为进一步了解其产业布局,记者专访了上海电气风电副总裁蒋勇。
战略布局:从“追风者”到“链主企业”的贵州足迹
记者:早在2012年上海电气风电就进军贵州风电市场,当初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这十多年来,贵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蒋勇:2012年电气风电联合中广核布局贵州,主要是看中贵州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巨大的新能源发展潜力。当时,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贵州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展现出积极姿态,为风电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贵州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对于辐射西南地区新能源市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这十多年来,贵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政策层面,从早期的鼓励性政策逐步发展为系统性、前瞻性的产业规划,比如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等目标,为企业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营商环境上,从项目审批到要素保障,效率大幅提升,为企业落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些变化促使电气风电不断加大在贵州的投入,从单纯的风电主机装备供货,逐步向本地化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延伸,实现了企业与贵州新能源产业的共同成长。
记者:电气风电龙里产业园创造了“当年开工、半年投产”的“贵州龙里速度”,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是如何协同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这一成绩的?其中有哪些关键故事可以分享?
蒋勇:“贵州龙里速度”的背后,是政企高效协同的生动体现。在项目筹备阶段,贵州省、黔南州及龙里县各级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在土地审批、规划许可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审批流程压缩至最短时间。同时,政府积极协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开工。
企业方面抽调骨干力量组建项目专班,采用“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极端天气影响进度,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与企业沟通,优化施工方案;面对设备运输难题,政府协调交通部门保障运输通道畅通。例如,在叶片生产设备运输时,因设备尺寸较大,运输路线需穿越多个城区,政府提前规划路线,协调交警部门全程护送,确保设备按时抵达。正是这种政企紧密合作、高效联动,才创造了这一令人瞩目的建设速度。
记者:目前龙里产业园叶片厂一期已投产,二期即将投产,风电主机厂二期也将在8月建成,开工一年新接主机订单超110万千瓦。这些亮眼成绩背后,电气风电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蒋勇:在技术研发上,我们聚焦风电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针对贵州复杂的山地风场环境,研发团队对风机叶片进行专项优化设计,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和气动外形,提高叶片的发电效率和抗疲劳性能;在主机研发中,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实现风机的自适应调节和远程运维,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我们与包括贵州大学、贵阳院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筹划共建研发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我们积极引进贵州珂立、江苏华纳等产业链合作伙伴,部属贵州本地化生产,实现供应链的本地化,实现快速响应的同时,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拓展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贵州龙里基地覆盖贵州本土市场和辐射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和贴近客户、更加快速便捷的客户服务响应能力,建立我们在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获得了广大新老客户的高度认可,从而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
创新驱动:技术破局与全产业链崛起
记者:电气风电提出在贵州设立西南区域总部,推进龙里产业园二期建设,构建“一总部,一园区,三中心”产业新格局。这一布局将如何优化企业在西南地区的资源配置,对贵州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又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蒋勇:“一总部,一园区,三中心”是指,我们在贵州设立一个西南区域总部,一个电气风电(龙里)产业园区,一个西南科创中心,一个西南服务中心,一个西南培训中心。
设立电气风电西南区域总部,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在西南地区的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通过总部的统筹协调,实现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更好地对接贵州及周边省份的新能源项目需求。同时,将研发、运维、培训等功能集中布局在龙里产业园,形成资源协同效应。例如,西南研发中心可以针对西南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形条件,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发;西南运维中心能够实现对区域内风机的快速响应和高效运维;叶片培训中心则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贵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而言,“一总部,一园区,三中心”的格局将发挥强大的磁吸效应。一方面,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核心部件制造,到下游的运维服务、能源销售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升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贵州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贵州成为西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集聚地。
记者:电气风电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计划在园区内打造完整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将重点聚焦哪些环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怎样的产业规模?
蒋勇: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聚焦三个环节。首先是核心部件环节,加大对风机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提升本地配套能力,降低供应链风险;其次是技术研发环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攻克风电装备的核心技术难题,推动产品向大功率、低风速、智能化方向发展;最后是产业服务环节,完善运维服务体系,拓展能源管理、碳交易等增值服务,延伸产业链价值。
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装备全产业链,使贵州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记者:从“扎根黔南,立足贵州,辐射西南”的目标来看,电气风电在拓展市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
蒋勇:在市场拓展方面,2025年,我们将依托西南区域总部,加大与贵州本地及周边省份的政府、企业合作力度,积极参与新能源项目投标。
技术创新上,今年内完成西南研发中心的组建,与贵州本地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5-8项风电技术攻关项目;2026年前,推出2-3款适用于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的新型风机产品。
人才培养方面,2025年在叶片培训中心开展5-8期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本地风电技术人才300人次以上;与贵州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每年定向培养风电专业人才100名;同时,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风电领域高端人才50名以上,为企业和贵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未来:共筑贵州“双碳”新生态
记者:电气风电与贵州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和就业,未来,企业还将有哪些新的计划和行动?
蒋勇: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共享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贵州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同时,计划在园区内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等服务,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就业带动上,随着龙里产业园二期项目的推进,预计将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我们将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并联合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让员工掌握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此外,还将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每年为员工提供不少于40小时的专业技能培训,助力员工成长。
记者: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气风电在贵州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企业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保持竞争优势?
蒋勇:当前,我们面临着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挑战。在技术创新上,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风电装备的效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攻克技术难题;成本控制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设备制造和运维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市场竞争上,众多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大功率风机、智能运维等核心技术,保持技术领先优势。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优质的项目案例和良好的客户口碑,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将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记者:贵州省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等目标,这为企业带来了哪些新机遇?电气风电将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助力贵州新能源产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蒋勇:贵州的这些目标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红利。高端化目标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智能化目标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加速智能装备、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风电产业的应用;绿色化目标则推动企业在生产制造和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符合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需求。
电气风电将积极响应贵州的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在高端装备研发、智能制造、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在高端装备研发上,加快大功率、低风速风机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智能制造方面,推进龙里产业园的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在绿色技术应用上,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同时,发挥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同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助力贵州新能源产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阅读下一篇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1. 喜获多项国际大奖!中广欧特斯海外产品闪耀...
  2. 最低0.71元/W!中电建TOPCon组件采购中...
  3. 绿色烘烤绘就低碳致富新图景
  4. 按下绿色“加速键”!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
  5. 正泰新能ASTRO N7s组件通过双项加严测...
  6. 46万千瓦!云南广南县公布2024年二、三批新...
  7. 山东金能棋子湾200MW海上光伏项目开工
  8. 国网河南公布4月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统计表
  9.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首个气井地热回收项目稳步...
  10. 四川省大渡河老鹰岩水电站建设有序推进